围观完一条视频的热闹后,才发现人物是假的,故事是虚构的,所有的内容都是拿来骗人感情的……3月30日,为打击虚假摆拍现象,抖音宣布将更新关于“演绎”类作品的内容创作规则。
据其官方发布的通告说明,此项规定是为了进一步加强对虚假摆拍现象的治理,避免内容创作引发误解。
抖音表示,近年来,(平台上)出现了部分剧情视频作品在网友、媒体传播、转载过程中,因为前后语境缺失引发误解,被误以为是真实事件,给网友和创作者都造成不良影响。此外,还有极个别创作者试图利用虚假人设、情节、场景、道具等编造不实信息,凸显对立或冲突效果,从而达到不当获取流量甚至变现的目的。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记者了解到,“演绎”类作品创作规则更新后,抖音将要求创作者通过剧情演绎方式创作、发布虚构内容时,需在显著位置标注作品系演绎。对未注明“演绎”标识,又刻意利用虚假摆拍获取流量进行不当营销的账号,将从严处罚。
按照抖音所发的官方通告,违规者,视情节对发布账号给予全面禁言30天至无限期封禁。
虚假摆拍类内容一直是短视频平台滋生谣言的重灾区。尤以“苦情戏”摆拍花样最多,比如说,去年11月,“大凉山女孩捡瓶子赚钱”的视频登上热搜,后被证实是博主为博取眼球流量,而刻意编造的内容。
随后不到一周的时间,又有一则靠演绎苦情戏出圈的短视频。发布者自称是河南商丘的菜农,家里辛苦种植的白菜遭批发商大砍价,500斤白菜只卖到了30块。
由于“谷贱伤农”的设定,该视频戳到了不少围观者的痛点,迅速流传开来。但是,短短三天时间,事情发生了反转,这条视频又被证实是发布者编撰的“段子”。
更早前,2020年,就有一段“苦情戏”的短视频爆火:拍摄者以四川凉山地区的小姑娘为主人公,拟造她父亲去世、没见过母亲、上不起学的身世背景,撩起很多人的恻隐之心,从而贩卖账号链接店铺的自产苹果……
今年央视315晚会,还曝光了部分网络主播的“丑陋”嘴脸。他们靠摆拍、编故事来吸引老年观众的注意,最终目的是为了养号和引流、带货,把商品美化成“保健品”,推销出去。
采访中,一名曾受摆拍视频欺骗的网友告诉记者,去年她在网络上看到“大凉山女孩捡瓶子赚钱”的短视频后,很是心疼,一直持续关注动态,点赞、评论,想通过平台来帮助小女孩改善生活条件。
“当时不会觉得它是假的,因为镜头拍摄的非常真实,根本不像演出来的。”结果最后事情整个反转,她的“好心”还是被别人当成了“驴肝肺”,“当然很难过了,因为被欺骗了嘛。”
上海大邦律师事务所律师丁金坤在接受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采访时,曾就“摆拍短视频”一事进行分析,他表示,如果摆拍的视频大面积流传开来,特别是顶着新闻事实的名义传播,本质上是具有迷惑性的,属于制作“假新闻”,造成严重后果者涉嫌扰乱社会秩序,“违反了治安管理处罚法,要被行政处罚,最高拘留最高十五天,或者罚款、警告。”
当时他也曾提出建议:视频平台不能置身事外,有责任尽到充分的提示和审核义务,比如在显著位置告知视频发布者类似视频的风险所在,并在视频产生围观之后及时跟进审核。
多说一句,以抖音、快手等为代表的短视频平台快速普及开来后,抓起手机,随手记录我们的美好生活,已经成为现代人的一种习惯。想把视频拍得好看点、拍得有趣点,这样的出发点当然没有错。
但是也要考虑到,摆拍之下,我们是不是过于受到“流量变现”机制的吸引,轻易地把旁观者的关心当成了消耗品?“狼来了”故事,我们从小听到大,可别等到真正的风险来临之际,再求别人伸出援手,陷入无人相信、无人应答的尴尬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