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经济”“预制菜”双箭齐发 上半年我国餐饮市场持续回暖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23-07-29 08:43:33

今年以来,餐饮业持续释放活力,为恢复和扩大消费提供了有力支撑。国家统计局近日发布的数据显示,6月,全国餐饮收入4371亿元,同比增长16.1%;限额以上单位餐饮收入1134亿元,同比增长15.4%。上半年,全国餐饮收入24329亿元,同比增长21.4%;限额以上单位餐饮收入6230亿元,同比增长23.5%。

专家表示,上半年,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4%,其中餐饮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9%。这表明餐饮市场依然保持长期向好的基本面。随着扩大消费政策出台、夜经济持续火热、预制菜不断升温,餐饮市场将不断回暖。此外,随着各地进入暑期,跨城出行人数大幅回升,将继续带动各地餐饮消费增长。


(资料图)

各地开展多项活动提升餐饮消费

餐饮业是促消费、惠民生、稳就业的重点领域,也是经济复苏的“晴雨表”,促进餐饮业高质量发展,对于扩大内需、推动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具有重要意义。据中国烹饪协会分析,今年6月,全国餐饮收入、限上餐饮收入增速分别较上年同期上涨20.1个、17.6个百分点,餐饮收入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0.9%。上半年,全国餐饮收入、限上餐饮收入增速分别比上年同期上升29.1个、31.3个百分点;餐饮收入增幅领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13.2个百分点;全国餐饮收入总规模超过2019年同期。

上半年餐饮市场持续升温,全国各地街头巷尾也呈现出一派火热景象。在北京多个商圈,节假日期间拿号排位已是常态,不少餐厅在工作日也座无虚席。延吉餐厅相关负责人表示,端午小长假期间,每天排队等位的顾客都超过100桌。

除了餐饮堂食火爆,线上外卖订单量也不断攀升。“端午节当天,华天延吉餐厅4家门店外卖订单量超过800单。”延吉餐厅相关负责人说,“用餐高峰时,从前厅到后厨,甚至行政、后勤都来帮忙配菜、打包。”数据显示,端午假期期间,北京华天旗下老字号线上外卖营收比平时增长近30%,外卖订单量同比增长超过30%。

“得益于一系列促消费政策落地见效,餐饮业开局良好,消费加快恢复。”中国烹饪协会会长杨柳分析,商务部积极组织开展“中华美食荟”系列餐饮促消费活动,推广餐饮品牌,提振餐饮消费。各地积极响应,陆续开展多项活动提升消费。比如,北京将打造5条左右“深夜食堂”特色餐饮街区,引进100个左右国内外知名美食品牌,培育约6000家具备较强数字化营销能力的餐饮商户,示范带动全市餐饮业创新餐品、优化环境、提升服务。广东省为提振餐饮消费信心,着力推动“互联网+明厨亮灶”建设,让消费者了解餐饮食品加工的关键过程,令消费者安心点餐、放心用餐。

为进一步提振消费活力,6月以来,成都、泉州、承德等地政府部门联合美团,通过发放消费券、开展主题营销等各类促消费活动,助燃夏季消费体验。“消费者不断高涨的消费热情有助于进一步扩大内需,持续激发消费潜力,助力国内经济向好向稳发展。”美团研究院副院长厉基巍认为,一方面,随着旅游市场的复苏,餐饮业热度将持续上升;另一方面,随着各地夜经济的开展,本地消费者的消费潜力也将进一步释放。

中国烹饪协会分析认为,今年上半年,随着客流恢复,促消费政策持续发力,各地消费季蓬勃开展及“夜经济”渐入佳境,多样化特色化餐饮消费供给不断丰富,餐饮市场消费得到明显释放。元旦、春节、清明、五一、儿童节、端午节等节假日也纷纷掀起了餐饮消费的小高峰,餐饮市场迎来强势复苏。进入暑期,跨城出行人数大幅回升,将继续带动各地餐饮消费增长。

“目前,餐饮消费日益回归大众化,餐饮企业应转变经营思路,抓准消费定位,研究消费新模式,提升性价比,共同迎接消费新热点。”杨柳表示,要持续挖掘特色,提高运营效率。同时,还应持续制止餐饮浪费,保障食品安全,以高质量产品促进行业高质量发展。

夜经济烟火气十足

餐饮市场持续回暖,夜经济烟火气十足就是最好的例证。炎炎夏日,在热浪来袭的同时,夜食市场也点燃了夏日夜经济。

商务部发布的《城市居民消费习惯调查报告》显示,我国60%的消费发生在夜间,夜经济已成为餐饮消费的“黄金时段”。不少消费者选择在晚上出门,逛夜市、品美食。广州市商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广州夜间营业的餐饮店铺已超过15万家,零时仍在营业的餐饮商家占比超25%。

夜宵已经不再仅仅是一种饮食习惯,已经转变成为年轻人的自我犒劳和社交方式。《白领夜宵报告》显示,有近一半的受访者表示吃夜宵的原因是朋友聚会,还有30.7%的白领在结束一天劳累的工作后选择用一顿丰盛的夜宵犒劳自己。

海底捞相关负责人指出,从门店消费情况来看,今年人们社交型聚会明显增强。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与三五好友或者家人一同前往就餐,在享受美食的同时,还会进行深入的互动交流,整个就餐过程充满欢声笑语。而随着演出市场的复苏、暑假的到来,深夜聚餐需求进一步释放。“我们希望能不断扩展夜宵菜单,引入更多夜宵群体喜好的菜品,并通过更多个性化服务不断创新消费场景,超越传统夜宵的界限。”该负责人说。

呵护夜经济,点燃热消费。越来越多的城市引导购物中心、商场、超市、餐饮等消费场所延长夜间营业时间,开展自然闭店、不打烊等夜间促销活动,培育发展24小时经济示范区。业内人士表示,促进夜间经济发展是拉内需、稳增长、促消费的有力抓手,大力发展夜经济,充分释放稳定红利、政策红利,因地制宜、精准施策,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可以持续激发消费活力,不断满足广大群众多样化的消费需求。

预制菜发展步入“快车道”

餐饮市场与预制菜市场密不可分。上半年,预制菜产业持续蓬勃发展,受到了政府、企业、行业及资本关注。全国多个地区出台政策加快推进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如新疆印发预制菜生产许可审查方案;宁夏制定加快推进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广东珠海将通过预制菜贷款贴息及预制菜保险保费补贴的扶持方式来扶持预制菜企业发展;河南许昌拟出台38条措施,将预制菜产业纳入全市十大产业集群培育计划,加快推动项目建设,打造全省重要的预制菜生产基地。

与此同时,行业协会也在不断助推餐饮业健康发展。中国烹饪协会携手中国质量认证中心等单位共同推出的《中国预制菜产品认证技术规范》,规范了预制菜生产企业影响产品安全与营养的关键指标,为餐饮业满足消费者高品质服务需求提供了保障。

另据《预制菜行业发展报告》显示,目前,除了原料供应企业、预制菜专业生产企业、速冻食品企业、连锁餐饮企业和商超零售类企业等行业主要参与者,还有很多企业跨界加入,积极转型布局预制菜领域,开展相关生产经营。如格力电器、老板电器、海容冷链等企业从预制菜生产制造设备、冷链物流设备等电器生产领域,切入预制菜产业;外卖、商超、生鲜电商等平台也纷纷入局,如饿了么成立专门团队优化细分行业运营,美团买菜、叮咚买菜等电商平台上也将预制菜在商品分类中单列出来;还有不少看起来与预制菜行业“毫不相关”的企业,则借助行业成熟的供应链,选择以产品为抓手,直接创立预制菜品牌。

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分析指出,从政策端来看,各地相继出台关于预制菜产业扶持的一些政策或者细则,这说明整个政策端对于预制菜这一赛道持续看好,政策红利也非常大。从资本端来看,随着政策端的红利加大,资本端对于预制菜的关注度以及参与度进一步提升。从产业端来看,目前抢占预制菜这一赛道的“选手”颇多,既有专业的也有半专业的,还有非专业的。此外,还有连锁餐饮企业,如西贝、海底捞等以及一些中小型的门店。从消费端来看,目前,消费端是整个预制菜进入产销两旺最大的短板,因为“食以鲜为主”,不少消费者觉得预制菜是隔夜菜。

“综合来看,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这个‘东风’就是消费端。”朱丹蓬称,随着整个新生代的人口红利不断叠加,接受程度、普及程度、渗透程度不断提升,未来预制菜将会走进千家万户。

在朱丹蓬看来,下半年预制菜产业将会呈现四大特征:一是政策红利持续释放;二是资本力量持续加入;三是产业赛道越来越拥挤;四是有望逐步实现产销两旺。